媒体更热衷于他传奇的经历,一条相对清晰的时间线索勾勒出二月河的人生历程:1945年二月河出生在山西昔阳,1968年开始了十年的军营生活,并意外地成为二月河的黄金岁月,1984年开始《康熙大帝》的创作,随后,被其命名为《落霞三部曲》系列的其他两部作品《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雷霆问世。
事实上,二月河经历了纷乱的战争年代、纯朴的田园生活、相对封闭却磨炼意志的军队生涯,看过黄河落日呈现壮观的一河黄金,听过枪击声,终于迎来了令无数人怀念的八十年代。那个年代有着深厚的文学土壤,一切百废待兴,空气中多了自由的空气,因而创作的灵感迸发。而九十年代尤其步入新世纪,全球化浪潮在信息革命的推动下席卷中国,这一代的年轻人在尚未具备独立思辨和分清是非的能力之际迅速变成了信息过剩的新一代。
所以,当一切现代文明的色彩涂抹到时代的表层,预示着一个“词藻华丽,内容空洞”时代的到来时,这个温和的布衣老头儿和他创造的波澜壮阔的清朝史诗更值得驻足深究。
丘壑山水长卷
在时代的跌宕中,二月河说人人都有机遇,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的是全国人民的机遇。如果二月河创作的黄金岁月搁在文革时期,是万万不会有《落霞三部曲》的横空出世。
和很多当代作家一样,二月河也不断地面临一些文学批评家尖刻的指责——诸如“唯皇史观” 与史料、史研成果的背离,无限度虚构历史等。
二月河深厚的学识、宏大的叙事能力,令评论家为之惊叹,认为他深具历史家品格,而对历史细节的研究,二月河同样不厌琐碎,一般人难望其项背。
对历史、哲学的兴趣,二月河说与父亲凌尔文的启蒙教育密不可分。从小二月河对文学有着天然的爱好,中学的时候,他读遍了中外文学名著。部队里,二月河在战友夜晚熟睡的时候躲在被窝里读完了《汉书》、《后汉书》、《晋书》、《宋元学案》、《二十四史》、《诸子百家》等历史书籍。对于史书的热爱,可以用一个他推崇的“冠裳抱帝赴海”的典故来做注解,宋代最后一位亡国之君被追兵逼到了天涯海角,丞相陆秀夫把自己的妻儿赶下海去,又坚持给皇帝上完了最后一堂课,讲的竟然是《大学》,然后,从容不迫地抱起年幼的皇帝跳下海去。
面对笔者的疑问,二月河对其谋篇布局、波澜壮阔的叙事能力并不为意,读一部《汉书》可以熟知汉代;读一部《资治通鉴》,你会对更长一个阶段的历史了如指掌;你再读一读老子、庄子,这些下来你就会对封建社会的自然、文化、哲学的发展了然于胸。
“丘壑山水长卷”已然勾勒清晰。谈及此,二月河自嘲地说,“这种苦行僧式的做学问的方法,不学也罢。”
“我原本不想写皇帝,但对于一个远去的时代,皇帝更容易对它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因为在小说的布局上,皇帝就像一只蜘蛛,容易铺开全国性网络。把这张网织得似模似样,不仅可以了解历史进程,也能落到具体事件上。在我的小说里,不仅仅写皇室政治,而且涉及到相、将、官、商、兵、农、侠、盗、妓等社会百态。这其中历史涵盖的人文、观念、思考问题的理论依据,一切从孔孟之道出发。所以,在封建社会,没有宪法,孔孟之道比宪法还厉害。”
论及小说的现实意义,二月河坦言:“从现在和过去两个时代的民间思维方式上比,很多地方相去不远。这难道不应该值得警醒吗?”
勇敢者之心
试图归纳二月河的性格、秉赋以及岁月留下的印迹。你可以了解二月河伏案写作忘却春秋的“沙漠之行”,看到他身处绿洲却宠辱不惊的温和模样,却无法知晓在外表之下潜藏的到底是什么,也不了解他为什么拥有如此强烈的人生方向和对人性的感知,以及他独自“穿行沙漠”的勇气来自何处。
在这种意义上,对二月河个人的成长经历与性格形成的这部分探究无疑更具价值。在一个家庭中,孩子性格的形成与母亲有着重要的渊源。二月河的母亲马翠兰女士是个让他为之骄傲的巾帼女杰。母亲曾在漆黑的夜晚单身一人在虎啸狼嗥的太行山间,翻山越岭,中间还蹚过一条正在发大水的大河,投奔到抗日的队伍里。后由区妇联主任改任公安局侦察股长,又提升为河南邓县公安局副局长,一直到1956年改任县法院副院长。“我的母亲有一种大漠孤雁似的苍凉雄浑气质。”二月河谈起他性格中的勇敢,“能不能一个人走夜路”成为二月河衡量一个人是否勇敢的标准。大概来自于母亲的影响,他敢一个人在深夜独自越过森林。在写巨著的时候,一个人长期深夜独行文字间比穿越森林更需要勇气,此时的身后该有母亲的召唤。
而对于成长于河南的二月河来说,生命里壮丽的气概与儿时的经历难以解舍。他不止一次地怀念这样的画面:“三门峡陕县那个地方有个太阳渡,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太阳,太阳落山了,整个黄河面上,整个邙山,呈现一派非常壮观的玫瑰紫色,像流淌着一河黄金。”黄河到二月时,浮冰如万马奔腾,非常壮观。他把自己视为太阳渡的孩子,二月河就是黄河,做人的气魄和宽度由此而定。后来,二月河乘飞机去马来西亚,在飞机上也曾看到这样壮丽的景象,可心境却不一样了。
对二月河的审美产生深远影响的另一个男人,是俄国诗人莱蒙托夫。他的诗里所抒写的“生的渴望”、行动的企求和生怕一事无成的哀愁,打动了很多当时的年轻人。二月河喜欢鲜明的东西,不喜欢过度的含蓄。他认为莱蒙托夫在俄国具有开拓性,虽在人文思想上不及普希金,却令人感受到美的力量,代表着当时俄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思维理念。二月河举例说莱蒙托夫描写月光下豹与赤裸的人拥抱的情景,体现的是人生残酷的角逐,炽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二月河常常提及自己总结的“三个天下”,他自己也这样遵循:“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投机和守株待兔;“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方向;“天下老鸹一般黑”,认识到人性中恶的地方,就不易掉到陷阱里。认清这三点,在自强的基础上,对人生的奋斗是有益的。
土壤在哪里
有人说,二月河长于“用壮丽笔法写厚黑故事”,而李佩甫在《羊的门》中也表现了其对人性深刻入木地把握,以他们为代表的河南作家对社会、官场、人性的把握似乎略高一筹。
二月河祖籍在山西。可在全国人民的眼中,二月河就是地道的河南人。他从小就跟随父母在河南辗转,直至后来落户邓县,转业回来后长期居住在南阳。“我的心理习惯上已是河南人了。说河南话,人文心理、风俗习惯都已非常河南化了。说起穿衣,山西和河南很不同。山西人喜欢把裤子穿得很暖和,上衣要薄,这样适宜干活;而河南人上面穿暖了,裤子薄一点儿,往墙根一蹲,好晒太阳。”
而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末的南阳作家群现象,让人对其小环境的文化不由得探究。乘车行至南阳城外,但见一条白河轻灵逶迤,不禁让人顿悟为何二月河隐居至此,但走入市区,发现南阳也有与其他中国内地小城同样的庸常之处,因而这个城市具有大俗大雅的气质。飘逸的楚文化和博大沉雄的汉文化、凝重的中原文化在此交聚汇融,衍生成一种兼容并包的“宛文化”。而偏居一隅幽静的地理位置,使之与外界交融的同时产生了独立与疏离,这让人有种游离于时代之外的超脱与沉静。因此他们的人格绽放出复杂而生的光芒。
身体已恢复健壮的二月河长期居住在白河岸边幽静的家属院,走进小巷,在有着宽大院落的家中,四处树木高大葱郁,可以文思当泉涌。二月河目前正在创作已逝父母亲的传记。现在他常走在南阳的大街小巷,过着平常的居家生活。
从二月河的身上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背影,他有着中国旧式文人的骄傲,这种骄傲,不是自信所涵盖得了;他与时代相望之间,有着我们这一代人认为的距离。在不留情面地提出质疑时,很有必要理解中原腹地的历史与社会结构,而我们,也必须以更大的耐心来体会他们曾面对的深厚的传统与现实。